今年的CES已经落下帷幕,PC圈儿的小伙伴们看完了英特尔和竞争对手的表现,肯定都会有疑惑:英特尔究竟在做什么?

竞争对手拿出了64核心128线程的Threadripper 3990X,以及全新的移动处理器Ryzen 4000U/H系列,而英特尔拿出的是9代酷睿Core i7-9750H和Core i9-9980HK?!玩家们期待的Comet Lake桌面版没有到来,现场只看到了预览状态的10nm+移动处理器Tiger Lake和首款英特尔Xe架构独立显卡。

如果站在PC玩家这一传统群体的视角,英特尔在本届CES上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难道这家创立超过50年、开创了个人PC时代的行业领导者,真的后劲不足了吗?

看懂英特尔的转型

想要看懂英特尔的战略,首先就要跳出传统PC的视角。如果我们把PC作为传统玩游戏或者工作用设备,那么英特尔这两年在PC CPU领域的进度确实慢了。14nm工艺被打磨成了祖传手艺,处理器架构也没有革命性的升级;当竞争对手全面复苏的时候,这种反差就显得更加强烈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大量的自有工厂如今对于英特尔来说确实有些拖累,二是徘徊在彻底垄断边缘的英特尔自己有些放松。而最关键的是,英特尔正在进行战略转型。这种转型从几年前就开始了,英特尔前任CEO经常提到的“数据就是新石油”,显示了英特尔从传统处理器制造商转向数据公司的动机。

英特尔现任CEO司睿博在CES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一些数据:现在全球有560亿个互联设备,相当于每个人有7个;2015年以来全球数据量每年增长25%,其中50%的数据量来源于边缘端;到2025年,全球数据量估计将达到175ZB,而其中只有1%被人工智能模型所处理。为了应对这样惊人的数据量,我们需要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存储、访问以及处理。这对当前技术和未来技术平台将产生难以置信的影响。5G、人工智能和边缘智能设备的结合,让这个数字智能时代更加激动人心。惊人的终端数量和数据量,意味着更加宽广的市场。相比每年仅2.7亿台的PC市场规模,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如今,英特尔转型战略已经更加清晰——从处理器制造商到数据公司,从传统计算到智能融合。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总经理Gregory Bryan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我们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一贯的做法。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只做单一架构,即IA(Intel Architecture)架构,为PC提供CPU。而今天新的英特尔拥有了多种架构,无论是CPU或GPU,还是FPGA或AI加速器等。对于数据多样化,我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和架构。这就是英特尔过去两三年开展的转型。现在,转型需要进一步加速了。”

芯片准备:转型的第一步

正如开篇所提到的,英特尔在本次CES上展示的下一代产品当中,真正的明星并非传统CPU,而是侧重人工智能和和通用计算的Tiger Lake处理器和独立显卡DG1。

Tiger Lake处理器是在Ice Lake十代酷睿处理器基础上的新升级,基于10nm+制程。和Ice Lake一样,英特尔并没有特别强调Tiger Lake的计算性能提升,而是侧重于其应用体验上的进化。凭借在CPU、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及基于全新英特尔Xe架构的内置图形显卡优化,Tiger Lake大幅提高了人工智能性能和图形性能,并将集成Thunderbolt 4接口,数据吞吐量4倍于USB 3.0。

同样的,英特尔介绍了全新Xe图形架构的进展,以及独立显卡DG1。那么,你觉得英特尔砸下重金、四处挖人是为了成为独立GPU市场的第三者?当然不是,在我看来,英特尔的目标根本不是游戏显卡市场(顶多只是兼顾),而是通用计算领域。既然已经确定了终端领域CPU+GPU+AI加速器的架构模式,那么英特尔自然要花大力气弥补其中最大的短板——GPU。Gregory Bryant就强调:“当你关注到GPU在客户端和整个数据中心的架构和重要性时,就会发现这个领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参与其中。这不仅关乎PC,还关乎PC和数据中心的架构。”

不只是PC处理器和显卡,人工智能对于传统计算体系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在终端增加了人工智能计算模块,在服务器端自然也需要对应的人工智能架构和计算能力。面对越来越多顶级厂商推出专用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和芯片,英特尔一方面通过收购吸收外部AI加速技术,另一方面也在第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上集成了人工智能加速技术(DL Boost)。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数据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孙纳颐在CES上也宣布,将于2020年上半年推出的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将包含面向内置人工智能训练加速的全新英特尔DL Boost扩展指令集,与之前的产品系列相比,其训练性能提升高达60%。

PC进化:从计算终端到智能融合

对于英特尔来说,要在终端层面实现智能融合,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推动PC进化,使其从传统的计算终端转变为新一代的个人智能终端。“我认为PC会成为一个智能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PC是非常特别的存在,因为它能让人集中精力、提高创造力,帮助人们取得更大的成就。PC并不只是用来消费,而是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为自己赋能。”Gregory Bryant谈到:“我认为,未来10年,PC将更加智能化、更强大、与云端的连接性更高。它能帮助人们释放更大潜力、获得更多成就。”

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地程度融入PC,从人脸识别到语音交互,从机器学习到数据整理,从智能搜索到图像编辑,几乎所有工作都可以和需要人工智能参与其中。这样的变化,已经让传统PC无法应对。如今的我们,需要的是下一代PC,一个智能融合的个人智能终端。这种进化是全方位的,为了推动这种进化,英特尔首先改造的是自己。在英特尔内部,现在强调的是六大技术支柱:制程、架构、软件、存储、互连和安全,以及对应的工作模式调整。

在对PC产品的定义上,英特尔从去年开始提出了“雅典娜计划”,就是希望携手OEM厂商共同推动PC进化。英特尔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通过平台概念推动PC产品的升级,比如2003年提出的迅驰(Centrino)技术让笔记本电脑具备了网络属性,2011年提出的超极本(Ultrabook)概念推动笔记本电脑完成了极致进化。而2019年的“雅典娜计划”,意义将会更加重大。我觉得,“雅典娜计划”虽然依然立足于笔记本电脑产品,但是却有可能推动“后PC时代”的终端变革。

英特尔对“雅典娜计划”的最初设想是,通过对人们日常使用设备的洞察,确定规范和方向,以便提供更出色的笔记本电脑体验。2019年推出的这项计划,已经针对电池续航时间、响应能力、即时唤醒、连接能力、应用程序兼容性等方面确立了1.0规范和关键体验指标。目前,已经有25款笔记本电脑通过了认证,预计2020年还会有大约50多款使用Windows和Chrome操作系统的设备通过认证。

在今年CES上,英特尔宣布“雅典娜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与谷歌合作完成两款Chromebook的认证,以及将提供针对新兴双屏和折叠屏笔记本电脑的目标规范。不过在我看来,双屏和折叠屏都不重要,关键是英特尔希望通过基于混合技术(Hybrid Technology)处理器重新定义终端设备。看看代号Horseshoe Bend的可折叠OLED显示器,看看采用Hybrid Technology处理器的联想ThinkPad X1 Fold,你觉得未来什么是PC(个人计算终端)?也许是智能屏幕、也许是计算盒子(NUC的继续进化)、也许只是一个智能眼镜。既然是以用户体验和需求为出发点,那么未来的PC会进化到什么程度呢?

“雅典娜计划”设定了6个关键体验指标(KEI),分别是及时反应能力(快速唤醒设备)、性能和响应能力(基于高性能平台)、自适应智能(人工智能加速)、电池续航能力(快速充电及功耗管理)、连接(Wi-Fi 6和5G、雷电4)和产品外形(触摸显示屏、精准触控板、二合一窄边框)。在这其中,也许只有产品外形这一项还会暂时聚焦在笔记本电脑领域;不过随着双屏和折叠屏形态的加速,也许对于产品外形的要求只会是“极致的身临其境体验”,而不是具体的产品形态了。

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智能融合的本质,其实就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正是大数据的需求和产物。我们正处于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每一年的新增数据几乎都呈现指数级增长,并且绝大多数都是文字、声音、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前文提到,到2025年,全球数据量估计将达到175ZB。“数据就是新石油”,这样海量的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但是想要发掘其中的价值缺并非易事,这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海量的数据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而更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又加速了大数据的价值挖掘。

人工智能首先运用于云端,核心互联网企业通过对自身数据中心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找到有价值的消费模型或者用户需求。云端的需求,促进了GPU通用计算市场的爆发,英伟达曾经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今英特尔也希望凭借XPU战略给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之后,随着自然语音交互和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这些应用又开始向边缘和端侧扩散,比如医疗影像的人工智能分析、智能音箱的人机交互,以及汽车的自动驾驶,这就需要端侧人工智能硬件的支持,比如前面提到的Tiger Lake处理器。

今年CES上,英特尔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在子公司Mobileye的自动驾驶业务上。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司睿博的主题演讲就是以Mobileye的最新业务进展开场。在英特尔的设想中,未来的汽车也是一个人工智能终端,它可以通过独立的传感系统,融合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基于责任敏感安全模型(RSS)的法规科学以及真实冗余等最新科技,成为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RoboCar)。

终端与云端的人工智能并非孤立,它们需要彼此协同,这又激发了对高速网络的需求,比如5G和Wi-Fi6。Gregory Bryant 告诉记者:“我认为5G和AI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来说,带宽越大,客户端设备连接性越好。我们的Wi-Fi 6技术引领了行业发展,也整合到了SoC芯片当中。我们也完成了LTE解决方案的研发,之前已经宣布与联发科的合作共同打造5G解决方案。连接性增加,云端、网络边缘以及终端之间就能更好地进行协同,而这些优势最后都会为AI所用。最终,AI可以让你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合适的程序运行最合适的工作负载,使用户体验达到最优化。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英特尔在CES现场展示了将智能融入云、网络和边缘计算数据平台能够带来的应用变革:Netflix采用最新的视频压缩技术AV1将压缩效率提高了60%,3D“运动员追踪”(3DAT)技术将为东京2020年奥运会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大规模“体三维”视频流(Volumetric Video Streaming)突破传统观赛体验极限。

写在最后

如今我们正处于万物互联时代的前夜,不是越来越多的“物”像“电脑”了,而是计算和人工智能开始渗透入万事万物了。在这个时间点,如果我们仍守着数十年的“摩尔定律”和PC时代的老思维,是理解不了这家拥有50多年历史、手握大笔现金的科技巨头的。

为了推动智能融合,英特尔从基础架构上对自己进行变革,从技术底层上拥抱智能需求。从雅典娜计划到可扩展处理器,从自动驾驶到边缘计算,英特尔正在打造新的智能融合的数据处理体系。司睿博在CES演讲中称:“英特尔的雄心,是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工智能、5G和智能边缘等转折性技术变革,共同为生活添彩,塑造我们未来数十年的世界。英特尔推动智能融入计算技术的方方面面,以创造前所未有的积极影响。”

所以,英特尔不是落后了,而是转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