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华兴资本 李宗光、白洋

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亟需支持和帮助。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底线下,结构性宏观政策宽松如何避免出现“梗阻淤积”和“跑冒滴漏”,直达实体经济,成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作为中国新经济企业的长期陪伴者,我们认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在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不对称,而新经济依托先进技术和强大基础设施,可以在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效果方面发挥惊喜作用。最新一期的“华兴宏观”,我们希望与大家就新经济如何解决政策“痛点”,直达实体经济的几个场景分享华兴的观察与思考。

01 传统宏观政策传导机制面临一定困境

过去数年,全球经济持续疲弱。全球宏观政策当局采取激进宽松措施,仍然无法使经济增速恢复至2008年危机前趋势水平,通货膨胀持续低于目标水平,导致部分人提出“现代货币政策理论(MMT)”和 “赤字货币化”等更为激进方案。激进宽松政策效果甚微,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传统宏观政策传导渠道具有顺周期性,导致逆周期政策无法向实体经济有效传导。经济衰退阶段,央行投放大量基础货币,或者降低基准利率。但作为中间传导渠道的商业银行出于对经济前景的谨慎评估,担心坏账上升,而不愿意增加贷款;另一方面,大企业资本支出意愿疲弱,信贷需求也不强。哈耶克讲,货币像水也像蜜,其扩散需要时间。在持续衰退或通缩阶段,蜜会固化在金融体系内而停止扩散。当无论怎么降低利率,或者“直升机撒钱”,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都不再增加时,即陷入了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安倍上台后推出“三只箭”,其中最有名的一支箭即启动“质量双宽松(QQE)”,进行直升机撒钱。2013年4月QQE开始至今,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累计增长287.8%,而同期M2仅增长26.1%;累计增加468万亿日元,相当于年度GDP的90%。欧元区也面临同样状况,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2008年至2019年间扩张328.2%,而同期商业银行信贷仅增长26.15%。其他主要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2011年,美国商业银行工商贷款净贷款额分布为18亿美元,-1584亿美元和-173亿美元,间接融资完全冻结。但美国直接融资占总融资比例常年高达80%以上。美联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推行量化宽松,绕开商业银行,直接向市场注入资本,并通过企业低成本发行股票、债券等传导至实体经济,帮助美国实现了史上最长扩张周期。而欧日等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其量化宽松效果则差强人意。

我国宏观政策传导效率远好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但也存在“脱实向虚”、“空转套利”等问题,资金无法有效进入实体经济。近年来,我国也在探讨改善宏观政策传导效果措施,如LPR定价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贷款等结构性宽松措施等。疫情期间,结构性宽松力度进一步加大,如对小微企业和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的3000亿元专项优惠再贷款、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6000亿元新增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等,在改进政策传导机制效果方面,进行勇敢创新。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痛点仍然存在,政策效果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02 新经济在解决政策“痛点”方面大有可为

过去十几年,在残酷竞争过程中,相关企业建设完成了领先全球的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淘宝、京东等网购竞赛推动下,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全国性快递网络。类似的,蚂蚁金服和微信建立了支付体系、阿里和腾讯建成了庞大的云服务体系、京东建立了仓配供应链体系、美团建立了城市骑手体系、滴滴建立了网约车司机体系……

我国新经济基础设施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网络遍布全国,契合宏观政策总量性特点。我国用户量最大的应用App,比如微信、淘宝、头条、美团、京东、拼多多等,月活跃量均超1亿人,部分超过5亿,甚至达到10亿人次。新经济触角已触及社交、零售、餐饮、金融、物流、出行等各个方面,能够在各个方面较好对接宏观政策需求。二是分发效率较高。覆盖全国的超级物流网络,能够很好地将宏观政策效果迅速扩散,将资源迅速分发至潜在人群,可以协助政府将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措施高效地传递至实体经济。三是数据计算能力强大,能够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完美解决宏观政策“滴灌”精准性不足等痛点问题。

新经济已经在抗疫中小试身手。从1月21日至3月31日,京东物流累计承运医疗应急物资超过7000万件,总重量超3万吨,将来自世界各地的1万多吨医疗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运送至湖北,并在1天之内将将钟南山院士捐赠的100台呼吸机从广州送至武汉汉口医院。2月2日疫情暴发初期,来自全国的物资捐赠远超武汉红十字会派发能力,场面一度失控。药品分发公司九州通集团接手后,在15小时内接受10280件抗疫物资,并在2小时内完成入库到分发过程。科技公司推出健康码,帮助政府追踪个人健康信息。腾讯健康码推出仅一月就已覆盖9亿人口,累计访问量突破60亿次。此外,疫情期间网上生鲜零售、视频会议、直播带货等极大地保障了社会正常运转,为我国早日走出疫情冲击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03 新经济助力政策直达实体经济:几个场景

一是消费补贴。向疫情冲击严重的特定人群发放消费补贴,既能够帮助其渡过难关,又能够增加总需求,成为各国对抗疫情冲击的首选方案。美国3月底刺激方案中,仅直接派发现金就达到5500亿美元。传统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流程复杂,无法追踪券的流向,容易被“黄牛”等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新经济平台公司既拥有海量用户和商户,又在多年残酷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补贴经验,可在消费补贴政策设计、实施及监督等发挥关键作用。近日,北京宣布将发放122亿元消费券。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发放了近500亿元消费券,其中腾讯、支付宝、美团是主要参与者。政府出资部分将与用户付款金额合并同时到账,通过线上发放和核销,每一张消费券的去向都可追溯,从而减少了补贴被滥用的可能性。根据北京大学沈艳教授调查,截至4月18日发放消费券的36个城市全部选择线上发放,发放消费券行业支付笔数反弹幅度是未发放行业的3.11倍,支付金额反弹幅度是未发放行业的5.15倍,政策效果十分明显。

二是小微餐饮企业等补贴。在本次疫情期间,受冲击最大的是餐饮等行业,而餐饮企业中小微企业众多,就业面广,是结构性政策重点扶植的领域。发放小微餐饮企业补贴,可以借助美团、饿了么等生活服务平台作用。以美团为例,一季度交易用户已达到4.5亿人,活跃商户突破600万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平台可以监测商户流水等数据,可以有效剔除“僵尸”商户,从而使小微餐饮企业补贴更具有针对性。

三是小微企业信贷及普惠贷款等。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属于世界性难题,其核心“痛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不对称,传统解决方案是增加贷款抵押物。根据央行数据,2018年500万元以下额度的小微企业贷款中,抵押贷款比例占到50%,大多以房地产抵押为主,变相地把小微企业发展与房地产捆绑的更紧。很多人更是钻政策空子,冒充小微企业获得廉价贷款,再加杠杆进入房地产。过去数年,新经济巨头也试水向商户发放小额贷款,这些贷款多是凭借信用而非抵押物,数据驱动,经营活动真实、高频,完美解决了传统小微企业贷款“痛点”。以蚂蚁小贷为例,它提供了纯线上申请,无需抵押和担保,最长贷款期限为24个月。2019年蚂蚁金服全年累计服务小微客户1656万户,累计发放贷款1.7万亿元,户均贷款金额仅为10万元。除蚂蚁金服外,京东数科、腾讯微粒贷、度小满、小米金融、三六零等也在发力小微企业信贷。决策层应探讨学习新经济平台放贷经验,发挥新经济平台作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更加精准、高效。

四是新经济企业应在新基建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新基建肩负对抗经济下行和走新路双重使命,契合了科技创新的时代主题,其一经推出,立即引发新经济巨头热烈响应。阿里巴巴于4月20日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腾讯5月26日宣布,未来5年将在新基建领域投资5000亿元。老基建中,政府多扮演了独角戏的角色,包袱和债务越来越重。新基建要走新路,就应该通过制度设计,使新基建有利可图,从而吸引民营经济,特别是新经济成为新基建投资的主角。政府可以在税收、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方面,向新基建项目倾斜,使新基建项目在商业上可持续,从而走出一条多赢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