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了一下几份业界合同,发现不少行业沉疴。——水哥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谣言的传播速度更是超乎想象。也不知怎的,合同这个本来很专业的事儿,这几天忽然到处都有人拿着条款指手画脚、高谈阔论,俨然个个专家。没错,说的就是所谓阅文“新合同”。
今天水哥把阅文近几年的合同及行业内多家合同进行了横纵向对比,总结了三个关键信息:1. 没有所谓“新合同”,都是旧问题;2. 部分条款存在问题,但也有不少问题系误读和夸大;3. 多家合同进行横向对比,行业多年的沉疴显现,亟待优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对照合同,看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一、没有“新合同“ 都是旧问题
先拿出两份合同,分别是阅文16年启用的标准分成合同以及19年启用的合同(网上的流传版本),就一些大家热议的部分,展开对比。
(阅文2016年启用的合同)
(阅文2019年启用的合同)
这就是被口水淹死的部分合同条款,从纵向时间来看,16年版本和19年版本虽描述略有区别,但整体归纳起来三个要点:全版权授权、独家授权、作品最长保护期限授权。其实这些核心要点,多年来一直都差不多,没有太多变化。
可见,在过往的阅文合同中,已经将著作权的人身权利之外的著作财产权全部独家授权于甲方(即阅文),根本不是近期“新合同”的条款。当然,笔者也觉得这些条款过于一刀切,没有留给作家自主把握和选择的空间。
再来看下一个焦点问题,分成。16年版合同中作家报酬模块非常清晰的讲述了整体收入的构成:包括但不限于甲方网站自有渠道按单章订阅电子销售分成;甲方网站自有渠道其它销售模式收益;甲方网站自有渠道外其它电子渠道及其他著作财产权推广收益等。
(阅文2016年启用的合同)
19年版合同中也就互动阅读体验、翻译作品、音频改编、同人作品等不同类型定义了相应的分成比例。当然每个模块的具体分成比例多少以及授权的选择权是否在作家手中还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条款在的16年和19年的阅文合同版本均有提及,由此可以断定“新合同“不新。所以说,所谓的“腾讯资本入侵”、新管理层推出的“新合同“等都是多年积怨的宣泄口,阅文新管理团队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背锅侠。
二、错误解读,谁在制造恐慌
有网友呐喊“我们拼了命写作,最终只能五五分成,还是要去掉相应订阅成本后的净收益,要是净收益为负,是不是还要倒贴钱……”这么看,似乎又是一个剥削的典型案例,先不着急,不妨对照完合同细则再做评述。
(阅文2016年启用的合同)
(阅文2019年启用的合同)
阅文16年版本的合同规定,“甲方网站自有渠道按单章订阅电子销售分成:乙方将获得相当于甲方网站自有渠道电子订阅销售净收益50%的销售分成。“并在详细的介绍中明确,当“所获直接收入扣除成本(包括不限于渠道费用、运营费用等)后收益为负数或零元时,甲方无需支付任何分成费用给乙方。”这一描述,19年的版合同上也保持了一致。
从以上条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合同中对于作家的收入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平台方还自行承担了不小的风险——收益为负。平台虽然和作家是并肩前进的战友,但并不是慈善机构,一部好的作品出街,既要作品本身的质量过硬,也离不开平台的运作赋能。平台要匹配相应的人工和渠道费用,用于作品的筛选、推广、文案提炼、美工、投放等流程,以及背后的平台搭建和用户获取等,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刊物印刷时代,用于封面设计、印刷、装订、版号、报刊亭投放、宣传物料制作等流程中产生的成本,这些复杂的流程均由平台来专业完成,作者则聚焦好作品的创作,这么一来,对于分润的理解就透彻多了。
再则,条款中提及,“当扣除成本后的收益为负数或者零元时,甲方无需支付任何分成费用给乙方。”足以见得平台方面对风险时的态度,也并未向作家去伸手要钱补贴亏损。至于网上所谣传“倒贴钱”的说法,至此也就站不住脚了。当然,这只是错误解读中的一个案例,就不过多展开了,网上还有不少谣言和辟谣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关注。
不可否认的是,合同本身有不少待完善的空间,引起了作家的反感。但是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发酵的这么大,背后到底有多少其他力量的推动,在此不多加揣测。
三、多家合同对比,行业沉疴显现
阅文合同的纵向对比说完了,再来横着比比。文学平台也不只有一家,版权合同家家都签,不巧得很,刚好咱手头也有几份。水哥从各位作家朋友处搜集了一番,其中包含掌阅、字节、米读、趣阅等近10家网文平台的合同。接下来,隐去了这些品牌,我们来做横向市场的比较。
A家的合同
B家的合同
C家的合同
授权条款相关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罗列了。各家条款的表述大同小异,但中心思想都一样:全版权、独家授权。授权时间上,有个别平台换了个很鬼的说法,20年加到期不通知自动续约。20年,到期不通知自动续约,感觉和其他家并无实质区别。
这里顺带说一句,为什么各家平台都想要争取更多的著作财产权。其实仅仅在平台上付费阅读,一个信息网络传播权就够了,但一部文学作品要得到最大价值的开发,往动漫、游戏、影视等方向走,势必需要涉及复制、发行、改编、摄制、表演等权利许可,如果还想出海,翻译权则不少了。这些个一加起来,就变成全版权许可了。再来从作家角度思考,一手握着人身权,一手握着著作财产权固然是最安心的,但毕竟作家在创作之外掌握众多资源能将IP充分开发变现的并不多。由此看来,若能将著作财产权充分和平台共享,利用平台的资源寻找开发机会,获得价值最大化,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作家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授权方案,也是后期阅文在作家恳谈会提出的核心内容之一。
除了授权条款,还有别的,继续看。这是直接要免费阅读的。
阅文被骂到天上去了,可也没直接说免费阅读啊。
再看一款“续写“的。
续写或根据原作品进行再创作,本质是对原作品的改编,应当得到原作者的许可,并依法支付报酬。但根据这一条,作品不符合平台风格,就要下架或要求作者修改,作者拒绝修改的,平台有权续写或再创作,且权利全部归平台所有。吃人不吐骨头的感觉有没有?这是哪家平台,你出来,说说你们家是什么“风格“?拿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格”说事,把作品的文字改编权拿过来,还不付费。这是哪家的法律和道理?
还有更狠的。
众所周知,著作权17项权能前4项为人身权,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剩余后面部分是财产权。人身权法定,作者有权行使,亦可选择放弃。任何第三方没有权利通过一个条款的约定,将侵害作者人身权的行为“视为”不侵害。
前面再狠,好歹把人身权都留给作者了,这家,要不要这么绝,人身权也不放过。这样公然违法好吗?
再来一个抢钱的。
著作权人许可或转让权利,有权依法获得报酬,这是《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白字黑字写着的。对小说进行改编,用了作者的改编权,然后公然约定“甲方无权要求分得收益“,打劫打得如此理直气壮,还能说什么呢。
越看越生气、越看越心惊的感觉有木有?原来阅文合同之外,别有一番滋味,部分作家所喷的阅文,虽然也有不少值得商榷和待优化的条款,可见阅文合同并不是孤例,甚至相比其他平台也不算最苛刻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么大面积的、普遍性的、不那么合理的合同条款,是日积月累的行业沉疴痼疾,这次事件能闹的这么大和行业问题的普遍性也不无关系,只是阅文新管理团队成为众人攻击的靶子。
四、转折点初现 新管理层能否把握机遇
其实换个角度想,这次事件,对网络文学界、对作家群体、对平台而言,未曾不是好事。疮疤揭开来,作家有机会畅所欲言痛陈积弊争取权利,若平台能够广泛听取意见,坦诚面对过往的问题,就有可能将危机转化为机会。
此次事件中的背锅侠阅文新管理团队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所展开一系列动作,让整个行业看到了新的希望。阅文新管理团队上任的第一天,“免费模式将替代付费模式”的谣言就爆发了出来,“新合同”的说法也随之而出。阅文新管理团队面对谣言以及作家普遍关心的合同问题,迅速进行了公开说明,指出:1. 当前大家讨论的合同是阅文于2019年9月推出的,并非新合同;2. 针对旧合同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非常重视并将重新审视,将会与作家们广泛沟通,对于不合理条款,会做出相应修改;3. 必须要巩固和保持付费模式,并对创新模式进行探索。这些重要信息让作家们稍安了心,也对新管理团队有了更多的期待。
但这并未结束,随着事件的升级,“五五断更节“风波愈演愈烈,这背后除了多年的行业沉疴外,也不乏某些力量的可以煽动和造谣、推动。新管理团队面对这些旧问题,并没有选择回避问责任,而是及时沟通,及时发声,并在第一时间举办了作家恳谈会。在5月6日的阅文和作家恳谈会上,阅文新任CEO程武及其新管理团队解答了诸多疑惑,打消了作家的不安,释放改革方案思路。水哥也总结了恳谈会的一些关键信息:1. 程武和侯晓楠认为,作家是阅文平台的根基。内容生态不只是阅文的,更是属于作家的。2. 2019年启用的合同是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一个商业规则的问题,不合理之处应该也必须修改;3.对于包括改编版权等各种衍生权利在内的著作财产权,将会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为作者的授权匹配对应的权益。会考虑提供多版本的合同选择,对授权权限分级,把选择权交给作家。
恳谈会后,阅文新管理团队承诺将在一个月内推出新版合同。作家终于拥有了“后浪”最宝贵的选择权,行业也可能走向良性互动。很多作家都在恳谈会后公开表示了对于恳谈会所释放的信息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不破不立,有态度有举措的程武新团队,虽无奈背锅,却坚定改革,若干年后回首,也许大家会意识到,今日之事件,或将成为网文产业发展的里程碑,网文新纪元的起始点。
至此,程武能否顺利完成从行业积弊的背锅侠到新网文时代的改革者转变,我相信整个行业都抱着更好的期待。
文末附上恳谈会的十问十答,感兴趣的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