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在吹捧物联网行业的时候,真的有人认真审视过这个“物联网”吗?

“物联网是一个风口,行业前景是一片蓝海,用不了几年,就会迎来大爆发!”这样的言论太多了,然而好多个“几年”过去了,又有几个物联网公司真正赚到了钱?

物联网行业发展瓶颈

物联网产业的领域、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标准和战略性统筹规划,物联网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等,都是摆在物联网行业面前的问题。

从技术层面来讲,核心技术是决定物联网产业能否发展长远的关键因素。当下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存在年限较短,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够。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如传感器、计算与服务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极高,推广工作难以进行。

就在本月21日,上海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物联网展上,传感器行业的龙头企业汉威科技集团的董事长任红军在物联网CEO大会上,也讲了传感器行业在实际发展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例如传感器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0%,消费级部分国产,工业、医疗、汽车行业依赖进口,国内传感器研发、产业化路径漫长,产品成熟推向市场至少需要3-8年。多门类高技术融合的产业领域,投资大、周期长。同时,传感器的应用链条也很漫长,产品研发出来之后,市场销路不畅通,这就导致了传感器企业资金回笼慢、经济效益跟不上,从而就会限制企业的健康发展。

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才有发展希望

听行业大佬讲了这么多物联网所面临的困难,好像整个行业都没有希望了一样,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是,物联网行业非但不是看不到希望,反而是充满希望。

正如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任红军的发言中说到的,行业发展这么困难,国家也没闲着,创新发展硬科技、打破卡脖子、产业链自主可控等等,相关的政策环境来驱动行业的进程。加之中美贸易战,我们不得不自强不息,倒逼着国产传感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智慧化进程反而加快了脚步。

从产业方面,国内的传感器投资的积极性异常高;核心技术和芯片研发、封测平台建设日趋完善;从投资、技术、人才到共性技术基础设施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传感器政、融、产、学、研、用创新产业的良性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加入进来,核心技术正在被国内的技术企业掌握,就汉威科技集团一家而言,就已经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从材料技术、设计到工艺、生产装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物联网方兴未艾,热潮迭起

物联网的雏形就像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昭示着远大前景已不容置疑。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已逐步从实验室理论研究基础阶段迈入实践生活的应用,在国家电网、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农业、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领域,都已出现物联网的身影。

尽管目前的物联网尚处初级阶段,在成本、标准及规模化方面还有待完善,行业大佬仍然乐观预计,三五年之内,物联网的应用就可能在中国有突破性进展,十多年以后,物联网就会像现在互联网一样高度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