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西部数据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在闪存领域,西部数据与合作伙伴铠侠联合研发出第六代162层3D闪存技术,该第六代3D闪存技术采用超越传统八层交错式存储孔阵列的领先架构,降低了单位成本,并使每个晶圆的制造位增加了高达70%;在HDD领域,凭借西部数据HelioSeal技术提供的出色功耗以及机械创新,推出了20TB Ultrastar DC HC650 SMR HDD和16TB与18TB Ultrastar DC HC550 CMR HDD,采用了优先进入商业化实施阶段的EAMR技术,提供领先的面密度,同时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

在“数据驱动万物”的时代,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存储需求,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巨变。我们日常所产生的数据量将在2024年超过143ZB,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数据的存储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据IDC预测,至2025年,HDD将占企业级存储市场销售份额的82%(以容量计)。从 2020 年到 2025 年,用于企业存储的HDD销量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对于HDD技术的投资,仍是不断满足全球数据增长需求的关键。

为了能够解决超大容量HDD的难点,西部数据近日宣布,将行业领先的NAND闪存与世界一流的HDD产品进行垂直整合,开发出用于闪存增强型硬盘的OptiNAND技术。该技术集成了iNAND UFS EFD与旋转型磁碟介质,并对固件算法和SoC进行了革新。搭载OptiNAND技术的全新存储层次结构,可利用磁盘SoC控制与iNAND EFD间的通信,使磁盘的数据清理的关键功能通过提升的元数据处理能力而得到充分加强,这将减少未来对DRAM的需求,并允许实现更为复杂的机制,从而提供更大的容量、更强的性能和更高的数据可靠性。

西部数据公司HDD业务部首席技术官车晓东博士

西部数据公司HDD业务部首席技术官车晓东博士表示:“OptiNAND这款新技术并不是以前的混合磁盘技术,而是将HDD技术和闪存技术融合起来,同时应用在新硬盘中。OptiNAND技术汇聚了两种记录方式的优势,HDD与iNAND的集成实现了较以前的混合硬盘所不能够实现的结果。”

更大的容量

在前代HDD中,写入操作记录以磁道为单位,因此刷新是对整个磁道进行的。而OptiNAND技术在iNAND中记录了扇区级别的写入操作,因此这些元数据仅用于刷新扇区而非整个磁道。通过消除过多的刷新,相邻磁道可以更靠近,且不会降低性能。西部数据第一代搭载OptiNAND技术的产品采用CMR记录格式,在9磁碟平台上实现了强劲的20TB大容量(2.2TB/盘片)。

更高的性能

当出现紧急断电时,OptiNAND技术能够将超过100MB的写缓存数据刷写到iNAND中,而前代HDD只能将大约2MB数据刷写到串行闪存中。在开启写缓存模式模式下,能够在紧急断电期间存储超过100 MB数据;如果仍然选择关闭写缓存模式,也可以实现接近开启写缓存模式时的随机写入性能。此外,通过西部数据的专有固件优化,可以减少来自相邻磁道干扰的刷新,并减少开启写缓存模式下数据刷写的需求等,磁盘延迟也得到了改善。

更强的可靠性

在发生紧急断电的情况时,相较于将数据刷写到DRAM 的前代HDD,OptiNAND技术可以安全地将约50倍的用户数据刷写至iNAND并保留。与此同时,OptiNAND技术还将能量辅助垂直磁记录的应用范围继续延伸至未来数代HDD产品,使用户能够持续受益于这一广受认可的记录技术。

西部数据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业务总经理刘钢先生表示:“本次我们发布的OptiNAND技术,以及搭载此新技术的新型闪存增强型硬盘,受到了国内众多头部云服务商的肯定与看好,我们非常期待这个产品能够进一步助力数据中心的拓展,对新基础架构能够有所帮助。”

西部数据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业务总经理刘钢

作为数据架构的领导者,西部数据拥有行业领先的能力和技术专长,以及在高性能HDD和闪存领域的多样化产品组合,通过独特的市场地位和优势,规模化地帮助客户,满足上述需求。目前,完全由西部数据内部实现的创新解决方案,正在进一步扩展丰富的产品组合。2021年7月23日,作为西部数据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晟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工厂三期厂房扩建项目正式竣工。作为西部数据公司除深圳工厂之外另一在华大型工厂,此次扩建规模约为11,800平方米,扩充了先进的产品制造设施和以产品为中心的技术研发设施,这意味着西部数据有能力从技术和产能上进一步满足中国市场庞大、多样化且不断增长的需求。

西部数据通过OptiNAND技术重塑了HDD存储解决方案,将iNAND EFD与传统旋转磁碟集成,并融入了创新的固件算法和SoC升级。本次全新的闪存增强型硬盘基于一种革新的存储架构,有机结合了西部数据两项基础技术,带来了一种具备创新成长性的解决方案,为未来提升容量、性能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础。未来,西部数据将与更多客户紧密合作,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技术落地,赋能新兴应用场景,用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推动数据生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