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秋天对联(春天秋天对联)”,今天小编就秋天对联(春天秋天对联)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秋声》对联5幅
1、满室书香侵客梦,一窗蕉雨带秋声(艾晓东)
夜读入睡,蕉雨惊梦,披衣起坐,得此一句。又翻古诗,追寻古代秋声,聆听天籁:
2、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唐·钱起)
砧杵-捣衣的垫石与棒槌。捣衣,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因为冬天快到了,捣衣多于秋夜进行。
秋高气爽,诗人(钱起)与好友(李商隐)秋游,登高远眺,四野河山尽收眼底,长安城内家家户户在赶制冬衣,砧杵之声为秋色增添了另一番韵味,也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
钱起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千家砧杵共秋声”成为千古名句,后被许多诗人引用。如下句:
3、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唐·温庭筠)
温庭筠,富有天赋,文思敏捷。入试赋律,八韵一篇,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又与韦庄并称温韦。
这是温庭筠秋日里,写给好兄弟李商隐的一首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化用”了“千家砧杵共秋声”,而得“不关砧杵报秋声”。
“化用”是古代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也称作“借用”、“套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名句化解或直用,根据表达的意境需要,与自已作品有机组合,浑然一体,有点石成金的效果。当今某些诗评“砖家”,把“化用”说成是“抄袭”,实在不敢苟同,“化用”在古诗词创作中累见不鲜:
毛泽东作为诗词大家,引用前人诗词句子多达几十处。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江山如画”出自苏轼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贾生才调世无伦”出自李商隐的“贾生才调更无伦”。
“一唱雄鸡天下白”,出自唐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
4、僮汲野泉兼土味,马磨霜树作秋声(唐·薛能)
薛能,晚唐著名诗人。诗人在秋日的旅途休息时,得了这首诗。书童(僮)渴了,去喝带有泥土味道的山野清泉。马背庠了,在用背磨摩擦带霜树木,发出了滋滋的响声,与落叶声、泉水声、鸣虫声,交集汇成了天籁之“秋声”。
一般人不会注意的细节,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诗意,这就是所谓的“诗眼”。诗词并不一定要华丽、高大尚的词汇来堆砌,要注重细节,发现诗意,平白通俗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这也是现在写诗的人,最值得向古人学习的地方。
5、孤寺残钟催夕照,汀洲疏苇送秋声(宋·寇准)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诗人在江上晚行,幽远的寺钟敲落了无限的夕阳,汀洲的疏苇被风吹起,发出了簌簌秋声,好一幅秋景图,诗中有画、画中有声。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