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心和力打一成语(心等于心打一成语)”,今天小编就心和力打一成语(心等于心打一成语)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主观上非常想做某事,但是客观上受条件的限制,力不从心。
出自《论语·里仁篇》:“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仁”是我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在孔子的倡导下,儒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义、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为了做到仁,孔子甚至提出要勇于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孔子也认为,平常讲“仁”与日常践行“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人讲讲仁并不难,在某事上做到仁也不难,难的是日日、月月、年年坚持“仁”,处处事事永不懈怠。因此,孔子说:“有谁能一天到晚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实行仁德上呢?我还没有看见由于坚持仁德而力量不够的人。这样的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后人从孔子这段话中引申出来成语“心有余而力不足”。《红楼梦》第二五回:“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来上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茅盾 《子夜》:“只是兄弟一个人,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