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玉打一成语(什么家碧玉打一成语)”,今天小编就玉打一成语(什么家碧玉打一成语)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玉打一成语(什么家碧玉打一成语)

1958年5月19日早上,家住贵州濯水小镇的农民“刘正刚”正准备像往常一样出门,两名公安干警却突然来到了他的家中将他逮捕。村民们见状都十分惊讶,不明白平日里老实巴交的“刘正刚”究竟犯了啥事。那么这个“刘正刚”到底是谁呢?

“刘正刚”真名为郑蕴侠,出生于1907年,他的父亲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加入了同盟会,曾经在孙中山大元帅任职。在父亲的影响下,郑蕴侠考入了黄埔四期,军校毕业后又参加了北伐。论指挥打仗,郑蕴侠并不在行,但搞情报他却很有一手。因为这个特长,他被陈立夫和陈果夫相中,成了一名中统特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蕴侠多次奉命率领政工队来到前线督战和搞情报,并跟随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抗战胜利后,特务活动成了郑蕴侠最主要的工作,期间他亲自策划和实施了“沧白堂事件”和“较场口血案”,对反对内战的民主人士李公仆等人大打出手,造成60多人重伤。

因为“表现突出”,郑蕴侠不断受到陈氏兄弟的重用,1949年的时候成了中统少将专员,曾经赫赫有名的军统王戴笠也不过是少将而已,郑蕴侠在中统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重庆解放前夕,时任“重庆卫戍总司令”的杨森多次和郑蕴侠密谋,要他安排人组织暗杀和破坏活动。不料前线国军败得太快,郑蕴侠和他的手下还没有来得及搞破坏,重庆就被解放了。

为了逃命,郑蕴侠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小商贩,混在人群中往成都赶,准备在那里乘坐飞机逃往台湾。不料他刚走到半途,就听说成都被解放了,而且解放军正对潜逃的特务进行大搜查。郑蕴侠认为此时再去成都风险太大,于是又返回了重庆,他决定先在重庆隐蔽下来,然后等待时机出逃。

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郑蕴侠进了一家榨菜厂当小工。不久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由于敌机不分昼夜的轰炸,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了严重困难。这样一来,榨菜就和炒面一起被志司列为了优先供应的物资。为了防止潜伏的特务进行破坏,解放军代表接管了榨菜厂,并开始对每个工人的身份进行仔细核查。

郑蕴侠眼看自己就要暴露,匆忙逃离了榨菜厂,并决定前往云贵一带潜伏。途中,郑蕴侠结识了一对带着小孩的年轻夫妇,男的叫姜玉清,女的叫廖忠玉,他们正准备从贵州的濯水返回山东老家生活。郑蕴侠灵机一动,决定冒充廖忠玉的表弟,以投亲为名到濯水潜伏。1950年年末,郑蕴侠来到了濯水,他化名“刘正刚”,四处向人打听表姐廖忠玉和表姐夫姜玉清。

镇上的乡亲们告诉“刘正刚”:你表姐一家已经回山东老家了。“刘正刚”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失望和难过。乡亲们见状纷纷劝道:“找不到就算啦,要不你就留下来吧。”就这样“刘正刚”成了小镇上的一员。濯水位于川黔交界,是一个小镇,只有200多户人家。郑蕴侠潜伏下来后,以当货郎为生。

几年之后,郑蕴侠彻底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他盘起了头巾,打起了赤足,皮肤晒得黝黑,走路的姿势和说话的腔调已经和当地人一模一样,并娶妻生子,生活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日子一长,郑蕴侠就放松了警惕,并露出了马脚。他自称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上过学,是个文盲,但有一次家里的东西不见了,他和邻居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居然用了“不翼而飞”这个成语。

当时全国正在大力搜查潜伏的特务,邻居因此对郑蕴侠的身份起了疑心,就向政府打了报告。当地公安经过暗中调查后,确定“刘正刚”就是已经潜逃了多年的中统少将郑蕴侠。1958年5月19日,在潜逃了8年之后,郑蕴侠终于被捕了,随后他被判刑17年。1975年10月,郑蕴侠被特赦,回到务川后他先后担任过语文老师和县政协委员。2009年,郑蕴侠病逝,终年1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