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新格言,首次出现在北京冬奥赛场,成为世界各国对于奥运会这一平台的新期待。从这个格言的变化,让我们联想到了数智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早在2001年,当时互联网泡沫破裂效应显现,带动整个市场走低,但这样的行情却难挡创业者对于平台(platform)的向往。
就是在这一年,几个曾经在亚信共事的高管刘亚东、黄柳青等人,共同在海外成立了普元(Primeton),其方向是做企业级平台软件,成为国内较早引入平台理念、布局信息化平台的厂商。
二十年过去,IT产业风起云涌、大浪淘沙,普元已于2019年上市,成为企业级软件平台领域的佼佼者。平台虽是经年老梗,却总能焕发新枝。不论是开发平台、业务平台、应用平台,还是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关于平台的创新与实践,从来就没停止过,也有越来越多的平台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
面对各种各样的平台,入局其中的生态伙伴,是怎么看待,又是怎么选择呢?
从生态伙伴“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期望中,我们看到了平台在2022年的责任与担当。
生态伙伴对平台的两大担心
海比研究院认为,平台出现在于生态伙伴对于效率的本真追求。对于平台的执着,在很大程度上能显示出平台创始人对于技术改变世界的人生信仰。
1997年,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之后所发展出的平台理论,就是先例。乔布斯的平台理论是正反馈模型,平台上提供的内容和服务越多,苹果硬件产品销量就越大,形成苹果产品和平台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帮助苹果从破产边缘走向世界最赚钱的科技公司。
在当今上云普及的情况下,平台拥有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涵盖了低代码、流程、集成、移动、业务规则在内的平台服务,不仅能够支持公有云、私有云、本地安装等不同部署,还能够满足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数字化需求,可以释放出广阔的商业潜力。
理想状态下,平台商搭建出以自身为核心的开放式协同体系,负责平台的整体支撑与运营,数字化平台可以以ISV、集成商、服务商为代表的平台参与者,一定会与平台商发生联系,实现开放式、实时性的多重链接和高效协作,。这样,平台商一是可以用低成本地为生态伙伴提供开发能力,商机与价值;二是更能为平台自身提供更丰富的市场对价手段,形成平台+生态共同发展。
但现实情况与此往往不同,平台商与生态伙伴达成共赢的,并不是那么鼓舞人心。根据海比研究院调研,平台与生态信任感有待加强。从生态伙伴角度,伙伴们认为,高质量平台并不多见,“安全”是选择入驻平台、判断平台高下的重要选项。36.7%的用户表担心平台服务带来数据泄露。
另外,海比研究院在研究中发现,很多伙伴还提出,单一技术不是核心,要把所有技术串联起来、组合起来,才能在企业级应用中发挥出重量级作用。平台商提供的产品功能仍需完善,平台产品规划仍是平台做好产品的重点。平台产品功能不足表现多样,具体包括“难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难以满足用户的部署方式需求”“难以满足用户的热门技术需求”等。
一家新型的致力于客户运营的CRM产品伙伴向海比研究院介绍,他们对平台商是又爱又恨,恨大于爱。受平台商的“诱惑”,以及未来生态的重要性,他们对平台商都有非常高的期望。他们在2020年决定加入该平台生态,并将自己的产品和平台进行绑定。为此,他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但好不容易基本达到平台要求之后,平台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比研究院发现,这样的生态伙伴们有两大苦恼。
一是,为了与平台商合作,伙伴将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甚至是商业机密向平台商开放,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二是,平台在产品技术上并非那么好用,给基于平台开发或集成产品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他们也没有深切感受到平台给自身带来的价值。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深切感受到,2022年平台将更加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伙伴加入到生态之中。2022年,平台承载的责任与担当十分巨大。
四大使命与担当
与传统IT时代相比,当前数字化供给侧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要快速“解决变化”——市场在变,业务在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软件开发门槛高、周期长就很难适应,迫切需要新一代研发模式,由此诞生各样平台,其名目和种类非常繁多。
按照提供价值的侧重点不同,海比研究院将平台分为技术赋能、应用开发、集成服务和底座支撑四种类型。
技术赋能型平台价值在于将技术赋能于前端的应用和业务,降低技术的使用门槛,如人工智能平台;应用开发型平台重在提升应用开发效率,如低代码平台;集成服务型平台重在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并深度挖掘数据潜力,如数据平台;底座支撑型平台在于提供以云原生技术为主的底层技术支持,如DevOps平台。
在生态伙伴们看来,这不仅仅是平台的四种类型。在某种程度上,技术赋能、快速开发、数据集成、架构支撑也是平台在产品与技术方面的四大使命与担当。
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企业级软件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在国外,很多企业进行数字化,特别是那些以前经历过工业化的进程,国外的需求更多是标准化的过程。而对于国内数字化供给方,包括平台商、开发商、服务商等,大家面临的是“标准化+个性化”一次叠加的用户需求,挑战比较大。
由此,在实践中,市场呼唤的新时代的数智平台,需要集合开放、业务能力、数据能力、技术能力于一身,并可提供能力的复用、组装,支持复杂应用敏捷开发。
集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弹性使用IaaS资源、实现资源高效管理,内置业务模型和数据分析模型,重视数据安全,完善生态治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实现平台生态的互通与共赢。
这是生态伙伴对高质量平台的向往。
高质量平台的淬火重生
海比研究院研究认为,一个合格的平台应该具备三项核心要素:承载、链接和赋能。不能同时兼备这三种要素的平台不是“真”平台,而是“伪”平台。
去“伪”存“真”,实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是2022年平台的责任与担当。
从数字化平台自身建设,智能化、数据驱动、可组合、云原生和开放融合等关键能力要素必不可少,通过平台打通技术、业务、数据各种能力,让企业的IT资产可以得到沉淀、复用,提高效率、支持敏捷创新,并确保研发过程更规范、更一致、更团结,助力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效率,就是高质量平台的方向。
当然,判断平台是否做到高质量,与平台企业、生态伙伴所处的发展阶段关系也很大。
按照使用范围划分,平台使用对象可从自用开始,逐步拓展到他用,进而服务整个生态。建设自用平台,平台提供商首先需要判断自身业务及未来布局是否具有共性支撑需求,有需求、有战略就可采取行动,盲目跟风去建设。
他用是厂商实现“平台+生态”必不可少的一步。平台需要兼顾主攻与协作。没有主攻业务方向,平台及伙伴缺乏个性,难以形成业务流量入口;没有协作与配合,即便拿下业务也很难实现持续输出产品或服务,客户/用户满意度难以提升。
依托平台他用、生态用,在平台上的生态伙伴企业将会出现轻量化、专业化、精进化的趋势。平台商只要抓住客户需求,围绕宣传营销、商务对接、产品提供、定制开发、实施交付、服务运维等核心环节中的一到两个,剩下的都可以交付给生态伙伴来实现,共同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体验。
未来,数字化需求会更加错综庞杂,每个平台的产品和服务到达用户都有多条路径,以客户为中心,共生共赢,成为平台生态构建的新规则。平台商的发展策略将是以行业为轴心,推动被集成,携手伙伴继续集聚和应用下沉。
海比研究院预计,2022年,“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高质量平台将源于平台,而不止于平台。基于新平台、新理念打造数智化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这既是平台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各类伙伴在生态重构中难得的创新与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