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发生的疼痛。它是慢性疼痛的主要症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仍然难以治疗。近期,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在体成像技术研究了同步聚集放电引起神经损伤后的自发性疼痛发生机制,证实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受体通路介导了同步聚集放电和自发性疼痛的产生。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n》上,题为:Synchronized cluster firing, a distinct form of sensory neuron activation, drives spontaneous pain。 研究人员对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进行了在体成像,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异常自发活动的一种独特形式:相邻的DRG神经元聚集同步、偶尔性放电。聚集放电水平与神经损伤诱发的自发性疼痛行为直接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证明了聚集放电由交感神经的活动触发。交感神经在损伤后会传导到DRG,去甲肾上腺素是介导这种独特放电的关键神经递质。交感神经活性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对于DRG神经元同步聚集放电和自发疼痛行为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提出了阻断交感神经介导的同步聚集放电可能是治疗自发性疼痛的新手段,为在临床上靶向该通路治疗神经损伤引起的自发性疼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研发方向。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896627321008345?via%3Dihub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euron》,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科学家揭示神经损伤后的自发性疼痛产生的新机制
来源: 2022-12-15 21:36:57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科学家揭示神经损伤后的自发性疼痛产生的新机制
- 科学家研发出个性化的混合膜纳米疫苗
- 我国科学家使用酶-化学级联催化高效生产L-高苯丙氨酸
- 科学家系统重建小鼠整个胚胎发育的细胞轨迹
- 科学家解析艰难梭菌外部蛋白质层结构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纳米材料绷带
- 我国科学家解析小RNA的生物合成机制
-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耐药的潜在机制
- 科学家研制出能高效介导免疫应答的手性纳米免疫佐剂
- 全基因组重建技术助力胚胎疾病风险预测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开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调查工作
- 云南省科技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
- 北京:智慧物流成AI产业化新战场
- 安徽省六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和金昌市人民政府建立厅市会商合作机制
热门推荐
精彩热点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