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高丝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氨基酸,可作为医药中间体,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由于生产强度和经济性等原因, L-高丝氨酸的规模化应用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国内外尚未有L-高丝氨酸的产业化生产线,L-高丝氨酸也是当前少数仍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氨基酸品种。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在《metabolic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Highly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L-homoserine in Escherichia coli by engineering a redox balance route”的研究文章,通过途径耦合设计,建立了还原力整体平衡的发酵路径,并将还原力供给途径中释放的CO2重利用,设计的途径实现了葡萄糖到L-高丝氨酸发酵不损失C元素。通过系统代谢工程改造和发酵工艺改进,高丝氨酸的发酵水平突破84 g/L,转化率达到50%,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该研究为实现L-高丝氨酸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为提高其他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的产量,提供了新思路。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metabolicengineering》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9671762100121X
中国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产L-高丝氨酸
来源: 2022-12-15 21:43:35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中国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产L-高丝氨酸
- 我国科学家在木质纤维素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 中国专家团队提出诊治“泛血管疾病”新思路
- 科学家利用超声波改善了水凝胶的生物粘附性
- 科学家发现肠道细菌-宿主相互作用的新机制
-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推断人类谱系史的非参数统计方法
- 科学家揭示调控血脑屏障的分子机制
- 科学家发现人体内RNA的新功能
- 科学家开发一种新型微生物群体单细胞分辨率高通量空间转录组分析技术
- 我国科学家构建合成免疫新途径
- 科学家发现DNA复制叉移动速度是细胞命运变化的基础
- 我国科学家构建燕麦基因组揭示六倍体栽培燕麦的起源与进化
- 日本农研机构研发出甘薯基腐病快速诊断新技术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高阶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
-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高效的早期肺癌筛查方法
热门推荐
精彩热点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