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位正在生气中的母亲,向老师诉说孩子的缺点,其中有一条就是:好好的漫画课,说不上就不上了。

这样的现象,还有一些。一位16岁的男生,另一位18岁的女生,本来正是上中学的年龄,可是,都不想上学了。

厌学的原因,可能有诸多因素。这两个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家庭经济比较宽裕,两个孩子都曾报过兴趣班,后来都半途而废。

男生学过围棋、长笛、乒乓球等,女生学过钢琴、素描、陶艺等。都是他们自己提出来想学,父母才给报的兴趣班。后来也都是他们自己不想学了,父母听之任之,不学就不学了。

这些,可能是孩子很小时候的经历。正是有了想学就去学、不想学也没关系的前科,慢慢地,孩子知道一件事:自己的自由度很大,放弃一件事也没什么了不起。

与兴趣班比起来,文化课的学习更枯燥。久而久之,孩子由刚开始的不努力学习,发展为讨厌学习。

厌学!

两个孩子在谈到自己的这段经历时都露出悻悻之色,对当时为什么喜欢,后来又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乐趣,等等,都记不起来了。

我们现在做个假设:当他们一时兴起,提出要学围棋或素描时,父母跟孩子立个“约定”:学习的目的、过程和时间,遇到困难时怎么处理,等等。从有兴趣、好奇,到真的潜下心来去学习、钻研,直至有心得,是挑战,同时也是训练一个人的过程。

借由这个过程,一个人学会耐心,学会在有瓶颈的时候如何去鞭策自己,学会在有所得时如何不自满,学会协调、安排自己的时间,收获自信和快乐。从两三岁时搭积木、拼图到后来上学、学习才艺,到最后选择职业以及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这些都在一点一滴地进行。

不仅仅是兴趣班,就是平时生活中,如果遇到孩子轻易改变计划,也要及时制止!

比方说,计划周末去爷爷奶奶家吃饭,临到动身时,孩子忽然说:“这周作业多,就不去了。”

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可是,仔细一想,把作业带到爷爷奶奶家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如果我们轻易就同意孩子改变计划,就容易让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放弃!

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坚持时就坚持,该强硬时就强硬,哪怕来一次冲突,哪怕来一次打骂!

阿棉是武汉一所医院的医生。二十年前,女儿诞生,半岁时,却被医生诊断为脑瘫。

好心的亲戚们都建议阿棉干脆把孩子丢掉,或者送到福利院去,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可阿棉却执意要给女儿做康复治疗。挥金如土的治疗,让阿棉的丈夫无法忍受,最终与妻子离婚。

在他看来,阿棉的坚持毫无意义,因为脑瘫是治不好的。离婚后的阿棉,坚持给女儿做康复治疗,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阿棉去哀求学校,让女儿上正常儿童的小学。

女儿的手拿不紧铅笔,阿棉每天将铅笔用毛线绑在女儿手上,成千上万次教女儿写拼音;女儿因走路不稳,遭同学们嘲笑,阿棉召来女儿的同学们,向他们讲述母女俩的故事……

女儿有脑瘫,经常因身体原因不愿学习,每一次阿棉都是狠心将女儿往学校赶,阿棉对我说:“这么多年,我真的是打完她,就躲起来哭!好多人说,孩子天生残疾,要抱在怀里呵护,哪有像你这样狠心天天逼她学习的。可我知道,学习这条路,虽然苦,可只要坚持,一定会有甜果子吃。”

阿棉的狠心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女儿不仅脑瘫康复,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浙大计算机系,今年又考入英国剑桥大学。

如果阿棉当初宽容了孩子的轻易改变,孩子是否感激呢?

小的时候可能觉得妈妈好,“不逼我”,“不管我”;慢慢地长大了,孩子会觉得“你并不真的在意我”,因为你不操心,无所谓,“随我便”,你应该尽的责任例如指导、培养等没有尽到。

往往,等到孩子反过来责怪你当初的“宽容”时,一切,已经晚了。

蔡康永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很难,放弃学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是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的大好时光总是流逝得那么快,而在青春岁月里,又常常碰到那么多的诱惑甚至陷阱,当你猛然醒悟时,也许华发已生,才发现自己竟然一事无成。

而此时,所有偷过的懒,都已变成啪啪打脸的巴掌。

美国教育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决定孩子未来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坚持。而让孩子遇事能坚持,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陪着他一起坚持。最好的示范,是最好的教育。

所以,在批评孩子不懂坚持的时候。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这么多年坚持了什么?在指责孩子总是轻易放弃的时候,我们不妨问问:对于他们的放弃,我们是不是默许了?

记得《新周刊》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坚持”的专题,其中有一句话:

“任何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内坚持十年,他都将成为那个领域内专家级的人物。”

坚持,最难,却也最有意义。

坚持,也是如今孩子最缺乏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