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为人们所熟知,其中神魔斗法,惩奸除恶的情节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游记》塑造了众多神魔形象,不得不说,这些形象极其符合中国人对神魔的想象。中国神话里的神佛妖魔众多,在《西游记》之中悉数出场,中国后世出现众多神仙和妖魔塑像也都参照《西游记》书中的描写来塑造,可以说《西游记》的神魔观念对国人影响甚大。

一、西游记中的神与魔

中国人传统的神仙,要从三皇五帝说起。而从隋唐时期佛教兴起,佛的概念进入到中国人的思想,佛成为了与道家神仙同等的存在。《西游记》借唐玄奘西行求取真经的故事,融入了当时人们的神魔观,加上明朝时期佛教出现了腐败现象,与官府勾结,本是教化众人的佛教有了如此行径,为人不齿。作者借唐僧师徒的遭遇表现神佛与妖魔勾结,影射当朝佛教与朝廷的腐朽。

(一)西游记中的神与佛

在《西游记》中的神仙有道家佛家两派,道家众神有严格遵守着等级观念,处于最高等级的即为玉皇大帝,其作为传统的道教神仙领袖,掌管三十六天、统辖七十二地,权力执掌世间一切,俨然人间皇帝模样。

而与民间传说不同的是,玉帝并不是统领佛的存在,在《西游记》的世界里佛是超越玉皇大帝的存在。比如在大闹天宫之后“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大圣虽被拘束,众多天神却不能伤它分毫,玉皇大帝“遂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可以说,在西游世界中佛法是超越神力的存在,众神神力不能降伏大圣的情况下只能请佛祖出面。侧面说明佛高于神。

有着普世观念的佛教始兴于隋唐时期,与《西游记》中设定相吻合。如来观:“众生善恶,各方不一。”各地好杀斗狠,争名夺利,符合隋唐时期动乱的历史,“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这即是西行求取真经的开端。

唐僧师徒一路西行遭遇九九八十一难,共遇到了65个妖精,或伏或诛。《西游记》中详细描写因果循环报应,所以无论妖魔是被伏法度化,还是诛杀入轮回,西游所描写的人和灵物都可以进入轮回被佛法度化。这也是西游主线取真经普度众生的目的。可以说,佛是西游至高的存在,佛法是普度众生的法度。

书中所描述观世音菩萨是接到如来佛祖的旨意,去唐朝宣传佛法,让唐玄奘西行取经。观音是如来的弟子,帮助各地人们度过苦难,在唐僧师徒路上最需要帮助之时施以援手。可以说,每逢观音菩萨到来都能够化险为夷,观音菩萨本身即是佛法的具现化。观音作为,最接地气的佛家代言人,在西游故事中也频繁出现。

每当孙悟空好勇斗狠,想要诛杀妖精之时,观音每每现身降妖,一方面是度化妖魔,一方面防止悟空杀生犯戒。维护了唐僧师徒一行西去的目的。比如红孩儿被观音收服后,成为其坐下善财童子。这也是佛教所宣扬的众生都能度化成佛。然而,金翅大鹏下届作乱等事件的处理显示出佛也并非如他所宣扬的那样,真正斩断了七情六欲。

当然,道教也有至高的存在,在玉皇大帝之上还有道教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元始天尊是太乙真人的师傅,道德天尊是我们所熟知的太上老君,他们皆是道教至高者。然而即便是有这样的存在,在西游世界里仍然显示出佛高于道家诸神。太上老君的单炉不能困住孙悟空,而佛祖轻而易举的将孙悟空掌握在手心中。

除了道教三清,还有一些世外高人的存在,如与三清地位同等的五庄观观主镇元子,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菩提祖师等。只是道家重在清修,普渡众生的佛教自然要显得更有格调,《西游记》创作之时,佛教在中国已经流传甚广,其普度众生的理念也更契合平民百姓的生活理想,所以《西游记》佛高于道教诸神的设定是可以理解的。

(二)西游记中的妖魔

何为妖?中国自古有诸多解释,《崆峒问答》中说:“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天地乖气,忽有非常为怪,神灵不正为邪,人心癫迷为魔,偏向异端为外道。”那么妖是如何形成的呢?

《左传》中说:“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左传》认为人失去伦常即为妖;而魔是舶来品,最早的魔是梵语的音译,泛指世间一切邪恶。我们看到《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几乎都是灵物修炼而成,但他们都有共同点就是有强烈的欲望,或希望得道成仙或长生不死。

哪怕是神佛坐下的坐骑、宝物,有时候也会偷下凡间修炼。可以想象,在神佛身边修炼一定是辛苦艰难,而下凡成妖却是成仙的捷径。这些道家尊者神仙不能抑制身边修行的灵物们有所私欲,而佛教教人斩断七情六欲,意在表述众生都可度化。

所以说,《西游记》中妖魔的存在,一方面是上天注定取经路上的苦难,另一方面区别了神佛的不同。道家天神掌管风雨雷电、万事万物的生死伦常,包括佛也入生死轮回;而佛认为众生平等皆可度化成佛,讲的是自我管理,当自我管理达到佛所要求的境界,那么也能成为佛。

二、《西游记》中的神魔观与当时的社会关系

(一)《西游记》中的神佛与当时的朝廷关系

《西游记》是推崇真传佛教的,因为无论从天庭的配置来看,还是众天神的管理职责来看,道教众神的存在是以朝廷的设置为蓝本的。玉皇大帝对应的是当朝皇帝,下面管理一应事务的众天神对应的是朝堂大臣们。在天庭议事,或司职各领域,众天神的管理方式和负责方式都与朝廷极为相似。可以说,天庭实际上就是参照皇帝的朝廷设计的。

书中对众神的日常事务描写不算多,但可知的是,每年众神佛齐聚蟠桃盛宴灯,红酒绿好不快哉,以及众神在掌管事务之余都会散养谢灵兽草木。对比仙界之下的人间,妖魔横行为祸世间无人管治。这与朝廷官员供养门客与家眷欺行霸市的状况相符合。《西游记》诞生在明朝弘治至万历年间,这段时间明朝的统治混乱黑暗,作者借神佛来映射当朝的黑暗统治。佛教本是度化众生的存在,而现实中佛与朝廷勾结让人心痛。

明朝僧侣数量激增,质量骤降,作奸犯科无恶不作,破坏了社会稳定,严重冲击了佛门秩序。佛教僧侣本该克制七情六欲,而现实中的巨大反差叫人扼腕痛惜,所以作者特意在唐僧师徒中加入了八戒这样一个角色。八戒不过是西游神佛世界一个小小的缩影,在西游的神佛世界中八戒所戒是普遍存在的。

如果取得真经真的可以像佛祖所说普渡众生,那作者也是欣然接受的。所以作者让唐僧屡次遭难,还能够坚持西行求取真经,这也是给自己和读者留下了一些希望。希望在取得真经之后能够普度众生,包括神佛本身。

明朝僧侣数量激增,质量骤降,作奸犯科无恶不作,破坏了社会稳定,严重冲击了佛门秩序。佛教僧侣本该克制七情六欲,而现实中的巨大反差叫人扼腕痛惜,所以作者特意在唐僧师徒中加入了八戒这样一个角色。八戒不过是西游神佛世界一个小小的缩影,在西游的神佛世界中八戒所戒是普遍存在的。

(二)西游记中妖魔与当朝社会环境

正如朝廷中官僚一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西游记》中妖魔多有出身,凡在神佛身边修炼的都被带回“严加管教。”而那些自己修炼成妖的统统打死。当然如黑熊精这种一心向佛的妖精被观音看到了其价值还是被收服为己用了。

明朝佛教腐化,是作者将《西游记》中的佛写的如此道貌岸然的原因。明朝时期度僧权被随意使用,成为了权贵地主逃避徭役税收的手段,僧侣世俗化,导致佛与朝廷勾结。让人不禁怀疑佛教的纯洁性,与其所宣扬的佛教理念不同,表面光鲜的佛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比如:西行取经的人选。从开始去西方求取真经的僧人并不在少数,但全部折在取经途中,直到如来钦点唐僧取经,得到一路神佛相助。在明朝的官府与佛教勾结,使得佛也被妖魔化了。强龙难压地头蛇,强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在这些妖怪面前也只有求助于人的份。

侧面说明这些妖是有背景的,他们利用手中法宝使得即使有通天本领的孙悟空也不能奈何其分毫。好在佛祖提前打点,悟空才能动用神仙的力量。最典型的是大鹏鸟吞食一城人口自立为王,这天大的罪孽众神掌管一应事务不可不知,只因是如来亲戚,众神并不敢动其分毫。收服大鹏之后,也未见实质性的处罚。当然金翅大鹏事件并非是个案,只是足够典型。

佛中如如来的舅舅也有此私欲,进一步说明西游记中西天众佛也并非想象中的超脱世俗。众多妖魔出身于神佛身边,在神佛种种不同形式的庇佑下愈发猖獗,只有干扰到钦定的取经人时才会被在形式上进行制裁。这就是《西游记》种神魔本出自一家的神魔观念,发人深省。其影射出当时官官相护,官佛勾结黑暗统治的明朝社会环境何其混乱。

结语:

《西游记》中的神佛形象是人们心中的经典,成为后世人心中的经典形象。而《西游记》中的神魔观念,给当时的人们心中埋下怀疑的种子。神作为掌管万事万物的存在,佛作为普度众生的存在,却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做着相违背的事。狠狠的披露了当时的朝廷控制度僧权,导致朝廷混乱,佛教更乱的局面。人们失去了朝廷的有效管理和心灵寄托两重保障。

《西游记》中的神佛是世俗的,如果有什么真的能够起到神佛本该有的作用,那应该是唐僧历经重重险阻取回的真经,那才是真正神佛的存在。在经历第八十一难之后,我们知道真经并没有完全被取回,所以神佛的世界是不完整的,真正能够度化众生的还是人类本身。如唐僧一般的自我管理是可以成佛的。

参考文献:

[1].'浅谈《西游记》中所谓的“仙佛”——对现实社会黑暗的映射

[2]. 徐仲秋 周宝和.浅析西游记中与神佛有关妖魔形象的塑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