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合肥市积极推动工作机制创新,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2月,全市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总额70.8亿元,同比增长96.9%;登记科技成果1178项,同比增长65.2%,其中,实现产业化应用和小批量小范围应用865项,占全市登记总数的73.4%。

一是强化专班服务保障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对接联系,建立合肥市重大科技成果季报制度。在全省率先成立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主要对接10家在肥的重点高校院所,常态化开展项目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工作,当好校(院)地对接“联络员”、成果收集“侦察兵”、成果转化“经纪人”、专家团队“服务员”。

二是强化技术供需对接机制。围绕解决企业创新需求,提供高质量成果供给,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需求“智汇合肥•揭榜挂帅”活动,利用全国乃至全球科创资源,协同破解企业、产业发展难题,已首批征集企业创新需求288项,拟组织40个项目现场发榜,发榜金额2.09亿元,支持海内外有能力的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揭榜。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机制。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中间试验、应用场景等科技成果转化薄弱环节,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政策资金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依托基金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动设立合肥市种子基金,加大基金“扶早”“扶小”“扶优”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