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淮南市加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了主要科技创新指标显著提升。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2021年,淮南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01家,较2020年净增41家,连续两年净增量超过40家,同比增长25.6%;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9.7%。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5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在日前公布的2021年国家级高新区评价中,淮南高新区较2020年上升17位,是全省上升幅度最快的国家高新区。

聚焦创新平台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3家)、众创空间17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9家),孵化总面积16.7万平方米、运营管理人员246人、在孵企业199家、在孵团队145个、累计毕业企业2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实现总收入813万元,开展创新创业活动227次,在孵企业培训1780人次,在孵企业实现收入4.13亿元。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全市登记发布科技成果534件,与蚌埠市并列全省第八,其中应用类成果527件占比98.5%,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先进制造、现代农业、航空航天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成果转化收益显著,合计转化收益9.04亿元。2021年,全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0.73亿元,同比增长155.36%,其中企业成交额39.91亿元,同比增长170.39%;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0.80亿元,同比增长1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