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分为急性或慢性肝炎,急性乙肝一般情况可在数月内康复,而慢性乙肝患者几乎终身携带病毒,且会继续恶化为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大量的研究表明HBV急性感染成年人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活化的针对乙肝表面抗原的CD8+T细胞,而慢性感染患者体内则难以检测到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但详细的细胞分子机制并不清楚。

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一项名为“Monocytic MDSCs homing to thymus contribute to age-related CD8+ T cell tolerance of HBV”的研究中,复旦大学科学家通过临床队列、体外实验和小鼠模型发现HBV能利用单核样髓系抑制性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MDSCs)剔除胸腺中未发育成熟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从而建立针对病毒的免疫耐受,揭示了乙肝病毒诱导免疫耐受的新机制。

该项研究解释了HBV在不同年龄患者中感染结局的差异机制,为慢乙肝治疗年龄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提示靶向mMDSCs或其迁移有可能成为治疗慢乙肝的新型策略。

论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254403/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